内容

安全合理用药知识

走出误区 合理降糖——安全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张继春

发布时间:2018-06-15
字号: + - 14
浏览次数:

图片13.jpg

糖尿病是我国一种常见疾病。在我国糖尿病患者约占全国总人数的11.6%。目前虽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,但通过治疗方法可以抑制糖尿病的发展。但根据调查发现,长期使用各种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中,能理想控制血糖的人数不足10%,这都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时存在一定误区,导致了血糖控制不理想。

误区1: 便宜没好货,进口药、贵药、新药就比国产药、便宜药、老药好!张继春教授指出这种说法不正确。评价一个药的好与坏,应根据四个方面,第一是看疗效;第二是看价格,也就是经济性;第三是看其安全性是否可靠;第四是看其适用性,即用药使用方便,所以评价一个药的好坏,要从疗效、安全、经济、适用,从这几方面来考察,并非进口药比国产药好,价格贵的药比便宜的药好。

误区2:二甲双胍伤胃伤肝伤肾,不能吃!张继春教授说,服用二甲双胍会导致胃不舒服,并且伴有腹泻。这是因为用药初期,会有一些胃肠道的反应,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,肠胃耐受了,不良反应就不那么明显了。另外要看用药的时间,用药时间非常重要。如果餐前吃,不良反应就会比较重,如果饭中或者饭后吃,不良反应就不会出现。说服用二甲双胍伤肾伤肝,这是个误区,因为二甲双胍不经肝脏代谢,所以它不伤肝,药物是从肾排出去的,它也不伤肾,但是如果病人肝功能和肾功能不好,比如肾脏清出率比较低,尿素、氮、肌酐都比较高,这时医生会考虑给病人慎用此药。

误区3:反正都是降糖药,啥时候服都行!张继春教授指出有些病人不注意服药时间,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误区,实质上降糖药作用时间不一样机制效果也不一样。比如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,必须在餐前三十分钟服用,又如二甲双胍必须在餐后服用,可避免伤胃,所以并不是说,什么时间吃药都一样。严格来说,用药需要养成一个习惯,一个正确的习惯。

误区4:漏服药没关系,想起来就补上呗! 补上总比不补强!有些患糖尿病的病人,需要终生服药,所以能坚持每天按医嘱服药的话,也是一个困难事,所以有的病人吃一顿忘一顿,其实这样血糖反而容易波动,会控制不好。张继春教授说,有的病人有的时候想起来就吃药就补药,这个也不对。如果这个药是一天服用一次,早晨应该服药,但是到中午想起来可以补上,但是到晚上睡觉前才想起来就别补了,因为晚上是容易出现低血糖的,这个时候再补,容易发生低血糖,是很危险的。

误区5:糖尿病是血糖高,用降糖药降糖低点总比高点好! 张继春教授说,这是非常危险的误区,因为糖尿病的人在用药的过程中,出现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性还大,因为高血糖对脏器的损伤,它是逐年逐月造成的,可是低血糖的危害它是瞬间的,甚至几分钟就可能出现非常危险的情况。比如出现心慌手抖,病人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低血糖,继续扛着,很可能就出现躁动,甚至于意识丧失。这时候最佳抢救时间是六个小时,如果超过六个小时,还在低血糖昏迷状态,病人很可能就失忆了,记忆力减退,甚至会发生痴呆,严重的还会引起生命危险。

误区6:“是药三分毒”,用药不如吃保健品好!张继春教授指出这个误区存在于很多糖尿病的人身上,尤其在不太发达的地方,更容易上当受骗,因为有些不法商贩,做了一些未经国家批准的保健品,宣扬说终生可以不用胰岛素,不用糖尿病药,就用他的保健品。这里有两个问题,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,不能治病;如果病人服用了这些保健品,能够将血糖降下来,商贩有可能在保健品中添加了西药。

最后,张教授强调宣传的目的是让没有得糖尿病的人,不得糖尿病,让得了糖尿病的人不患并发症,让患有并发症人的少致残和早亡,帮助大家“走出误区,合理降糖”!